[吳家螢 整理報導]文和實小第一學季的「世界遊學」課程以綠能為主題,規劃固碳、綠色能源和自然生態相關的課程內容,讓科技與自然不再對立,而是攜手共創永續學習新場域。本次課程以「AI應用於有機農園」為核心主題,讓全校學生從幼兒園到高年級都能共同參與,全校師生一起打造一座融合智慧感測技術與友善農耕理念的有機農園,體現未來世界教育「科技 × 環境 × 跨領域」的精神。
【低年級與幼兒園:從幼苗開始的鏟子小超人】
在這場以真實世界為場域的學習活動中,低年級與幼兒園的學生率先進入校園中的開心農場,負責有機農園中各區塊的種植與照顧。他們透過觀察、澆水、紀錄作物生長過程,不僅培養細心與耐心,更在日常體驗中理解「自然需要時間」的節奏。老師引導孩子辨認土壤濕度、陽光強度與不同季節的植物狀態,為日後的智慧澆灌感測設計奠定基礎,也種下對環境友善與食物來源的初步認識。
【中年級:智慧澆灌系統與有機生活設計師】
中年級學生則進一步投入「AI智慧感測系統」的原理學習與設計。他們運用基礎的感測模組,設置濕度感應器與自動澆灌裝置,讓農園能根據土壤狀況自動補水。學生學習如何以電腦連接感測資料,並透過圖形化編程了解「資料收集→分析→啟動設備」的流程。此外,他們也將在第三學季時的課程負責設計「有機菜單」,根據農園的季節性蔬菜規劃當季食材的餐食建議,並結合學校營養課程,讓有機生活不只是種植,也融入日常飲食與健康觀念。
【高年級:雙語解說和精油產品包裝設計的SDGs責任消費概念】
高年級學生則肩負起「對外溝通」與「產品延伸」的任務。他們根據整體農園的發展與成果,撰寫中英雙語解說稿,介紹本次計畫的目標、過程與學生收穫,訓練國際視野與表達能力,並配合教育部戶海教育計畫的校際交流活動,介紹本校的特色實驗課程。
同時,學生也從農園中收集香草植物,如薄荷、迷迭香、芳香萬壽菊等,進行精油與純露的簡易萃取實驗,並在第四學季的課程中延伸至產品包裝設計。他們考量標籤資訊、環保材質與品牌故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文和出品」綠色小物,作為展覽的紀念品或家長參觀日的伴手禮。
【從校園出發,向世界學習】
文和實小校長楊易蕙說,本校依據「自主共學‧跨域探索」的實驗教育精神與理念,設計四季不同主題的世界遊學課程,而首先登場的就是結合「AI與綠能」為主的自然生態課程,從社區和校園的環境特色出發,不僅讓學生實際動手、動腦,更串聯了各年段的學習任務,打造真實又有意義的跨年級合作經驗。從幼兒的種植行動,到中年級的科技應用與食農設計,再到高年級的雙語傳播與產品開發,每一位學生都在自己年齡最適合的位置發光,持續開展以世界為教室,以真實任務為教材,讓學生用雙手改變生活,用科技思維看見未來。 (圖:文和實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