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大校園今日“炸場”!黔臺青年用街舞battle,連折耳根都忍不住跟着晃

〔本報主任吳吉雄 貴州/貴陽報導〕當黔台會青年團沙龍上場了~就是不一樣、家人們誰懂啊!貴州大學今天直接把“地域結界”給跳沒了——一邊是帶着酸湯魚香氣的貴州青年,一邊是揣着珍珠奶茶甜度的臺灣小夥伴,湊一塊兒跳街舞,場面熱鬧得能把學校的銀杏葉都晃下來!

本來以爲“黔臺”倆字兒湊一塊兒,最多是互遞折耳根奶茶(別問,問就是試過,意外的上頭),結果一到活動現場才發現,年輕人的交流哪需要那麼多“客套話”?音樂一響,貴州小哥一個“炸膝”落地,震得觀衆席尖叫差點掀翻屋頂;臺灣姑娘緊接着一個“Wave”,腰腹線條軟得像臺南的芒果冰,剛喊完“好絕”,倆人居然默契地搭了個組合動作,不知道的還以爲練了大半年,結果賽後採訪人家說:剛在後臺比劃了兩下,感覺對味兒就上了!

更離譜的是現場的“跨界互動”。貴州隊帶了自家醃的酸豇豆,本來是想給隊友當零食,結果被臺灣小哥抓着問“能不能配滷肉飯”,臺灣姑娘把伴手禮珍珠奶茶分給大家,貴州妹子喝了一口就拍大腿:下次咱們搞個‘絲娃娃配珍珠’的街舞主題套餐!連裁判老師都忍不住笑場:“本來是來評舞技的,現在滿腦子都是酸湯魚和珍珠的CP怎麼組,你們這是來(以舞會友),還是來(以食交友)啊?兩岸大融合、已不需要分的那么清楚了。

要說最戳人的,還是那些沒按“劇本”來的瞬間。有個貴州學弟跳Breaking時,托馬斯全旋差點帶飛鞋子,臺灣學長眼疾手快幫他扶住,還笑着喊“兄弟,鞋飛了我幫你撿,動作別停!中場休息時,一羣人圍着手機看兩地街舞視頻,貴州姑娘指着屏幕裏的梯田說“下次帶你們去田裏跳,回聲超棒,臺灣小夥立刻接話“那我教你們跳臺客風,配夜市烤腸絕了!原來所謂“交流”,根本不是嚴肅的你問我答,而是舞步碰舞步,笑聲疊笑聲,連口音裏的“差異”都變成了可愛的小彩蛋。

別以爲這只是一場“蹦迪大會”,現場藏着的細節比街舞動作還戳心。背景板上畫着黃果樹瀑布和阿里山,選手們的衣服上繡着“黔臺同頻”的小字,連伴舞的小朋友都知道“左邊是貴州的山,右邊是臺灣的海,跳起來就是一起的風景”。有個臺灣女生說:以前總覺得貴州很遠,現在跳完舞才發現,我們喜歡的音樂、熱愛的節奏,比高鐵還近。這話一出來,現場的掌聲比剛纔喊“炸場”還響亮——畢竟,比起“距離”,年輕人更認“同頻”,比起“陌生”,街舞更懂“共鳴”。

活動結束時,大家沒急着散場,反而圍着操場跳了段“大合跳”,有人跳着貴州的“苗家搖擺步”,有人加了臺灣的“街頭律動”,最後乾脆手拉手轉圈,把街舞跳成了“歡樂大聯歡”。連食堂阿姨都端着綠豆湯過來:“下次再搞這種活動,提前說啊,我給你們留酸湯魚!所以啊,沒到現場的朋友別拍大腿,這次沒趕上,還有下次;沒試過街舞的也別慌,畢竟熱愛不分會不會跳,只要願意靠近,就能看見——當貴州的風遇上臺灣的浪,當年輕的心碰在一起,連空氣裏都飄着“快樂同頻”的節奏。下次黔臺青年再“battle”,記得來貴大湊個熱鬧,說不定還能蹭到折耳根奶茶和珍珠酸湯魚,畢竟,年輕人的交流,從來都是“有舞有友,有喫有樂”,這纔是最酷的“雙向奔赴”!

在不斷的熱烈的掌聲中ー句句安口呼喚下,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舞動青春,搭起黔臺兩岸青年一起舞向世界,來自臺灣西岸聯盟街舞團的10位街舞愛好者受邀參加此次交流活動。賽後,臺灣西岸聯盟街舞團成員蕭楷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音樂聲響起,舞蹈成了我們彼此溝通的語言,一切盡在街舞中。他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機會與貴州街舞愛好者切磋舞技,讓街舞成爲連接兩岸青年的紐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