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可樂深谷,與千載夜郎對話

遇見貴州旅遊系列(20)貴州可樂文化遺趾

〔本報主任吳吉雄 貴州旅遊報導〕在貴州高原的群峰環擁間,有一處被雲霧輕輕呵護的秘境——赫章縣可樂鄉。這方十平方公里的峽谷,似被時光遺忘的寶匣,兩岸青山高低錯落,山脊如巨龍蜿蜒,有的潛入谷底,有的臨淵轉身,勾勒出天工巧奪的輪廓。谷底壩子裡,烏江源頭的流水潺潺繞過四季豐饒的莊稼,稻浪翻滾時,連風裡都飄着「豐年」的詩意;坡間屋舍錯落,煙火升起時,又與遠古的氣息悄悄交融。這裡,就是被譽為「貴州考古的勝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的可樂文化遺址——一處讓時光折疊、讓文明發聲的神奇所在。

若問可樂的靈魂藏在哪裡?或許在當地人犁田時驚現的銅器紋飾裡,在孩童頸間用紅線串起的五銖錢上,在農家酸菜壇子裡隱藏的古陶光澤中。千百年來,這片土地從不吝嗇地向世代居住的人們「饋贈」驚喜:鐵劍的鏽跡裡藏着古戰場的硝煙,陶片的紋理中凝着先民的溫度,連垮塌的地坎、沖刷的溝渠,都可能露出一段被歲月掩埋的記憶。直到1958年,一面戰國銅鼓的驚世問世,才讓這片「隨處可拾古物」的土地,真正揭開了驚天秘寶的面紗。

九次考古發掘,386座古墓,8000餘件文物——這組數字背後,是一部立體的夜郎文明史。國寶級銅釜的渾厚紋路,記載着古國的禮儀盛典;青銅牛燈的精巧構造,映照着先民的生活智慧;50餘件一級文物中,那把鏤空卷雲紋銅柄鐵劍,劍鋒雖鈍,卻依舊能劈開時空的帷幕,讓我們窺見夜郎工匠的絕世技藝。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那些獨特的墓葬形式:「套頭葬」以銅釜護首,「套足葬」以銅器裹足,石棺墓葬用堅石砌就永恆的居所,這些在國內罕見的葬俗,是古夜郎人對生死的獨特詮釋,更是解讀他們精神世界的密碼。

漫步可樂,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能踩着一段驚人的故事。糧管所遺址的殘磚斷瓦間,漢磚的紋路與銅鐵器物的殘影,訴說着西漢至東漢年間漢族先民在此築城墾殖的生活;柳家沟遺址的陶片與石器,風格與漢式文物迥然不同,卻字字句句都在講述當地土著民族的聚落往事——他們的炊煙、他們的祭祀、他們的宗族,都凝結在這些質樸的器物中。而三家寨的制陶窯址與大山村的冶銅遺跡,更是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繁盛:繩紋瓦的燒制溫度、銅渣裡的金屬光澤,都在證明這裡曾是夜郎國的「手工業重鎮」,那些閃耀的青銅器,或許就誕生於此。

為什麼可樂如此獨特?因為它不僅是一座遺址,更是一部民族交融的活態史。漢人墓葬與地方民族墓葬隔河相望,卻在文物中藏着「你中有我」的溫情:漢式墓出土的「干欄式」陶屋,與今日少數民族的吊腳樓驚人相似,正是漢與土著文化碰撞的火花;青銅器上的漢地紋飾與夜郎獨特的造型並存,訴說着遠古時期這裡「禮樂互動、技藝共榮」的盛景。這裡,沒有文明的隔閡,只有智慧的共生。

翻開史籍,可樂的分量更是驚人。《史記》《後漢書》中記載的西南大國夜郎,疆域千里、精兵十萬,而可樂,正是這片神秘國度的「心臟」。彝文古籍裡,它被稱為「柯倮洛姆」——與成都、重慶並列的西南五大名城;漢代文獻中,它是漢陽縣治所的所在,烏江源頭的六沖河,依舊流淌着當年「漢水入延江」的記憶。這裡,不是夜郎的邊陲,而是它的文明核心。

如今,可樂早已不再是藏於深閨的秘境。它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與兵馬俑齊名的考古成就讓世界矚目;「夜郎故里、貴州之巅」的名片越發閃亮,考古公園與夜郎古城的建設正在鋪展,一個立體再現的古國即將向世人敞開大門。

來吧,走進可樂!讓腳步踏過青銅器沉睡的土地,讓目光觸摸陶片上的指溫,讓耳語與千年前的先民對話。這裡有山巒的靜謐,有流水的靈動,更有一個偉大文明留下的燦爛印記。在這裡,你不必是考古學家,只需帶着一顆好奇的心——因為每一粒泥土,都在低語;每一件文物,都在邀你共赴一場穿越千年的約會。

可樂,不只是過去,更是正在醒來的驚喜。這裡的故事,正等你來聽;這裡的精彩,正等你來見證!

歡迎來「遇見多彩貴州」 參考資訊:
0900334489、18695694889

Tk
https://vt.tiktok.com/ZSrqPrFh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Ik1Cc7S5XY/?igsh=YTF6a254Nm02c3c=

Yt
https://youtu.be/bry94kEKuvI?si=HepqUhjEiLcJ8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