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任記者吳吉雄 廈門報導〕當廈門鼓浪嶼的琴聲與金門古厝的風鈴隔空相和,當弘一法師的墨跡在海峽兩岸同沐晨光,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約,開啟雙門迎向最溫馨的融合力量,續寫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深情。7月18日由中華時報吳吉雄主任策劃安排下,厦門市李叔同文化研究會與金門文化園區正式啟動深度交流合作,以文化為橋,以誠意為舟,在時光的長河中,共同打捞那些屬於兩岸的、溫暖而厚重的記憶。

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年生於天津富商家庭,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後改名叔同。 精通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是中國話劇先驅(曾演《茶花女》),也是最早引入西方音樂的教育家之一(代表作《送別》“長亭外,古道邊”)。1905年赴東京學習美術與音樂,歸國後任教於杭州、南京等地,培養出豐子愷等學生。 出家爲僧(1918年)39歲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號“弘一”,修習律宗(佛教最嚴苛的宗派之一)。 持戒苦修、嚴守戒律,過午不食,雲遊四方弘法,復興失傳的南山律宗,被尊爲“律宗第十一世祖”。民國抗戰時期:雖出家仍心懷家國,題字“唸佛不忘救國”。 1942年圓寂前寫下“悲欣交集”,並留偈:“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象徵生命的圓滿解脫,在中華文化在近代的藝術、宗教、教育領域均留下深遠遺產,被譽爲“通才與奇才”。是近代最著名文化藝術家、一代宗師。


厦門市李叔同文化研究會會長陳秋波表示:以最熱烈的心情歡迎金門文化園區盧根所長等一行人來到廈門五落古厝李叔同文化研究基地來深度交流,本會深耕李叔同先生生平與文化思想多年,以細緻的文獻整理、生動的展覽陳列、深刻的學術研討,讓這位「半世風流,半世僧侶」的傳奇人物,在當代依然能與人們對話;同時對金門文化園區盧根所長保留維護及珍藏著閩南傳統建築文化表示非常敬佩,彼此對民俗技藝與歷史記憶,一磚一瓦間皆是兩岸共同的文化符碼。此次雙方一起開啟了金門、廈門,雙門合作交流,不是簡單的合作,更是一次「文化尋根」的盛會。

我們在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中讀懂生命的通透,在金門古厝的燕尾脊上看見匠心的傳承,原來那些流淌在血液裡的文化認同,從來不需要刻意強調,便早已息息相通。提及這場合作的緣起,不得不感念中華時報吳吉雄主任的遠見與堅持。多年來,吳主任始終以「傳承文化、連接兩岸」為己任,民國時期李叔同(弘一法師)其一生足跡輾轉,精神光輝卻早已超越地域與時空。他在閩南大地留下的生活印跡,與金門地區蘊含的閩南文化基因,本就是同一條文化根脈上的璀璨枝芽。
深知文化是兩岸同胞最堅實的精神紐帶,他輾轉兩地,傾聽學者的心聲,體察民眾的期盼,最終促成這次意義深遠的聯手。

金門文化園區盧根陣所長表示:金門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守護者,更是新時代的開拓者,從戰地歷史文化如何轉化為「新興文旅之島」促進觀光旅遊景點,同時面對島嶼內外環境形勢的挑戰,凝聚共識,承以慈悲與智慧致力於一座幸福永續祥和共融且耀然於世的博物館島,共構一座以人為善為本之「心靈島嶼,和平聖地」願景工程。金門在兩岸歷史上的不同階段轉變、但在血脈相連是不變的,正如他所言:「弘一法師的書法裡有『和』,金門的風土裡有『親』,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份『和』與『親』,通過一次次對話、一場場活動,變得更加具體可感。」在他的構思中,這次合作不僅有學術研討會上的思想碰撞,不僅有珍貴文獻的聯合整理,更有兩岸之間的書法交流、民俗體驗,更希望兩岸結合的文化在金門展覽,讓無論身處海峽哪一岸的同胞,都能透過這些活動,觸摸到彼此心中最柔軟的文化記憶。這樣的策劃,不僅是對文化的敬畏,更是對兩岸情誼的深情呵護——它不談宏大敘事,只做細微連接,因為最動人的團結,往往就藏在一次筆墨的交融、一聲鄉音的問候裡。

此次合作的啟動,無疑為兩岸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可以期待,不久的將來,李叔同先生的書法真跡將跨越海峽,在金門文化園區與當地民眾見面,讓金門的鄉親近距離感受「華嚴字母」的莊嚴與雋永;我們也將見證金門的民俗專家走進厦门,與當地學者共話閩南婚俗、節慶習慣中的文化共性,讓年輕一代明白:原來我們的祖父輩,曾經過著如此相似的生活,唱著同樣的閩南語歌謠。更令人期待的是,雙方計劃聯合編撰《李叔同與閩南文化》研究專輯,從弘一法師在閩南的行跡入手,深挖兩岸在宗教、藝術、教育等領域的歷史淵源——這些工作或許瑣碎,卻是在為兩岸文化的共同記憶「添磚加瓦」,讓這座橋樑越建越寬,越建越穩。

中華文明起源、特質、形態以及歷史脈絡研究的重要性,文化的力量,在於它能穿越分歧,直抵人心。當厦门市李叔同文化研究會的學者與金門文化園區的工作人員圍坐一堂,共同商討展覽細節時;盧根所長,當場揮毫寫下「天心月圓」祝福兩岸人民“心境澄明,事事圓滿”。當弘一法師的《送別》歌聲在金門文化園區響起,即能勾勒出當年校園畢業歌曲的回憶。兩岸同胞一同輕輕跟唱時——我們便會懂得,這次合作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活動本身。它是一次溫柔的提醒:無論時光如何流轉,無論相隔多遠,我們共享的文化記憶,永遠是心中最堅定的「根」;它更是一份鄭重的約定:讓我們以李叔同先生的「至誠」為懷,以金門園區的「厚實」為基,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上,共同播撒理解與友誼的種子,等待它們結出豐碩的果實。

海峽風輕,文脈綿長。這場經由厦门市李叔同文化研究會與金門文化園區深度訪談交流合作下共同開啟雙門文化篇章,未來,我們期待更多人參與其間,一同在墨香中感受溫度,在交流中凝聚共識,讓兩岸文化的交融之花,在時光的滋養下,綻放得更加絢麗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