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任吳吉雄 福建/廈門報導〕秋高氣爽的廈門,迎來了兩岸托育服務領域的年度盛會。2025年10月20日至21日,由廈門市家庭發展事務中心主辦、廈門海滄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年廈門海峽托育服務學術交流大會”在廈門成功舉行。本次大會以“攜手共‘託’·‘育’見未來”爲主題,匯聚兩岸托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院校教師、機構負責人及從業者,圍繞嬰幼兒回應性照護、托育服務質量評估、師資培養體系構建與政策銜接等核心議題,通過主旨報告、圓桌沙龍、實地參訪與專家諮詢等多元形式,開展深度交流,共同為兩岸托育服務融合發展把脈定向,繪製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廈門作為海峽兩岸托育服務領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屆大會由福建省教育廳、廈門市人民政府聯合台灣幼兒教育學會、台灣托育服務協會共同主辦,不僅是兩岸托育行業資源對接的關鍵載體,更是深化兩岸民生領域融合的生動實踐。開幕式上,福建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兒童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兩岸同根同源、文化相通,在托育服務領域有着廣闊的合作空間,廈門作為對台交流合作的前沿陣地,始終致力於搭建兩岸托育業者交流互鑒的橋樑,推動兩岸托育服務標準對接、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為兩岸家庭提供更優質的托育服務,期待通過本次大會,進一步深化兩岸合作,共同提升托育服務品質,守護兩岸兒童的健康成長。

會議期間,六場主旨報告依次展開,多位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分享了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探索經驗。復旦大學副教授童連從腦科學與社會互動視角,闡釋“回應性照護”對嬰幼兒安全感建立與神經發育的關鍵作用;臺灣學前教育研究協會會長劉惠文系統介紹臺灣“醫教保協同”模式的實施路徑與成效,會長劉惠文同時表示: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岸托育專業交流與經驗共享,主要體現在精細化照護與“醫教保”結合的服務理念、標準規範與質量評估體系、師資體系與人才培養、社區融合與家庭支持。長庚科技大學原副教授廖信達則聚焦質量評估與編班機制,闡釋托育服務從“有”到“優”的系統化路徑。台灣知名幼兒教育專家李教授以「台灣托育服務的精細化管理與品質提升」為題,詳細介紹了台灣在托育機構分級分類管理、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課程設計與實施等方面的成熟經驗,並分享了多個優質托育機構的實踐案例;大陸幼兒衛生保健專家王教授則聚焦「學前兒童健康管理的全過程保障」,從營養膳食、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等角度,闡述了大陸在托育服務衛生保健體系建設方面的探索與成效,提出兩岸可攜手建立托育服務衛生保健標準互通機制。

在分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分別圍繞「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托育機構的品牌建設與運營管理」「兩岸托育服務政策對接與協同發展」等多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來自台灣作爲廈門市首家托育實踐示範園及“醫育結合托育實踐基地單位”,海滄城建教育繪童瑤佳美托幼一體化園、園長林文婉表示:園區核心特色爲3個兩岸托育融合實驗班,聚焦0-3歲嬰幼兒照護與早期發展,融合廈門“醫育結合”政策優勢與臺灣托育實踐經驗,通過臺灣專家團隊進駐指導,打造可複製的兩岸托育服務示範樣本,形成“課程研發—師資培養—家庭指導”全鏈條融合模式。與會嘉賓紛紛表示,通過交流研討,不僅汲取了兩岸托育服務的先進經驗,更找到了合作共贏的切入點,為今後開展兩岸托育服務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學術研討,大會還設置了托育服務成果展示區,集中展示兩岸優質托育機構的特色課程、創新產品及服務模式。台灣的智慧托育設備、大陸的傳統文化托育教材、兩岸聯合研發的嬰幼兒營養食品等成果精彩亮相,吸引了眾多與會者駐足參觀、諮詢洽談。此外,大會還組織與會嘉賓走進廈門市多所示範性托育機構、幼兒園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在廈門某公立托育園,與會嘉賓詳細了解了園所的環境佈置、師資配備、課程實施等情況,對園所融合海峽兩岸文化元素的教育理念給予高度評價;在民營高端托育機構,台灣專家對機構的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服務提出了寶貴建議,並表示願意推動台灣優質托育資源與大陸市場進一步對接。

本屆廈門海峽托育服務學術交流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兩岸托育服務領域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更為深化兩岸民生領域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兩岸托育服務業者應以此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推動兩岸托育服務標準互認、經驗互鑒、資源共享,共同打造有利於兩岸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未來,兩岸將繼續以廈門海峽托育服務學術交流大會為橋樑,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涵,共築兩岸托育融合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