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尋蹤:一場穿越貴州奇境的採風之旅

〔本報主任吳吉雄 貴州/黔西南 報導〕本屆黔台會媒體一行30餘人,18日起程,乘車向着貴州的黔西南腹地深處前行,窗外的風景便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長卷,逐漸顯露出獨屬於這片土地的雄奇與靈秀。此次貴州採風中由當地黔西南州李部長引領之下,我們循着山河的脈絡,從橫跨天塹的現代奇蹟,到沉澱歲月的人文印記,再到藏於山野的自然瑰寶,一步步揭開黔西南的神祕面紗,在花江峽谷大橋、貞豐花江峽谷鐵索、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雙乳峯、萬峯林與馬嶺河峽谷的景緻裏,讀懂貴州山河的壯闊與溫柔。

車行至貞豐縣境內,視線突然被遠處一道凌空飛架的“鋼鐵黔龍”所吸引,那便是既將在9月28日正式通車,世界第一大橋「花江峽谷大橋」猶如「飛龍在天」,多功能設計身兼運動、光影等等文旅。停下車,站在觀景臺遠眺,這座亞洲山區最大跨徑的鋼桁梁懸索橋,如巨人的雙臂般,穩穩托住兩岸的山巒。橋身橫跨花江峽谷,下方是深達數百米的峽谷溝壑,雲霧在谷底緩緩流淌,時而將橋身半掩,彷彿這座大橋從雲端而來,連接着天上與人間。走近細看,鋼桁梁的每一個節點都鐫刻着工業美學的精緻,陽光灑在銀灰色的橋面上,折射出金屬的冷冽光澤,與周圍蒼翠的山林形成鮮明對比。當風吹過橋面,能聽到鋼索輕微的嗡鳴,那是現代工程技術與自然力量對話的聲音。站在這裏,不僅能感受人類征服天塹的勇氣,更能看見山河與科技交融的震撼,曾經阻礙交通的險峻峽谷,如今因這座大橋而成爲連接滇黔的通途,貴州正在創建中國人的榮耀,讓深山裏的風景與外界的嚮往連成一線。讓全世界看見中國進步與繁榮。

沿着花江峽谷的盤山公路向下,便來到了與大橋遙遙相望的貞豐花江峽谷鐵索。如果說花江峽谷大橋是現代的“速度與激情”,那這條鐵索便是歲月的“慢與深情”。鐵索橋橫跨在花江之上,橋身由數十根粗壯的鐵鏈組成,上面鋪着木板,木板已被往來行人的腳步磨得光滑,帶着時光的溫潤。扶着鏽跡斑斑的鐵鏈走上橋,腳下的木板會隨着步伐輕輕晃動,低頭便能看見清澈的花江水在橋下奔流,撞擊着礁石,發出潺潺的聲響。橋的兩端,是依山而建的石板路,路邊立着幾塊斑駁的石碑,上面刻着鐵索橋的修建歷史,在百餘年前,當地百姓爲了跨越花江天險,集資修建了這座鐵索橋,它曾是兩岸居民往來的唯一通道,承載着無數人的生活與期盼。如今,雖然有了更便捷的大橋,但鐵索橋依然靜靜矗立在花江上,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訴說着過往的故事。站在橋上,望着不遠處的花江峽谷大橋,新舊兩種跨越方式在此相遇,一邊是鋼筋水泥的堅固,一邊是鐵鏈木板的質樸,共同構成了花江峽谷最動人的風景。

離開花江峽谷,我們驅車前往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剛進入公園範圍,便能感受到這裏與峽谷截然不同的活力。公園坐落在羣山環繞的窪地中,青山如屏,綠草如茵,湛藍的天空下,彩色的帳篷點綴在草坪上,遠處傳來山地自行車的清脆鈴聲。沿着步道漫步,能看到不同的戶外運動場地——有的遊客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練習攀巖,手腳並用間征服陡峭的巖壁;有的家庭帶着孩子在林間騎行,車輪碾過落葉,留下一串歡快的笑聲;還有的人躺在草坪上,望着天上的雲朵發呆,享受着山野間的寧靜。公園的設計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環境,步道沿着山勢起伏,既保留了山地的原始風貌,又爲遊客提供了安全的運動空間。在這裏,運動不再是枯燥的鍛鍊,而是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方式——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聽着林間的鳥鳴,感受着陽光的溫暖,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攀登,都是與這片土地的深度對話。

從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出發,大約一小時車程,便來到了雙乳峯景區。遠遠望去,兩座挺拔的山峯矗立在田野間,形狀酷似女性的雙乳,線條圓潤柔美,在夕陽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澤,彷彿大自然用最溫柔的筆觸勾勒出的藝術品。走近景區,沿着步道向山峯腳下走去,路邊的農田裏種着玉米和水稻,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散發着泥土的清香。當地的布依族老鄉說,雙乳峯是“大地母親的乳房”,千百年來滋養着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因此這裏也被當地百姓視爲神聖之地。站在雙乳峯下,仰望這兩座自然形成的山峯,心中不禁生出敬畏之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創造出如此形似且充滿溫情的景觀。傍晚時分,夕陽將雙乳峯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田野上,與勞作歸來的農人、歸家的飛鳥構成一幅寧靜祥和的田園畫卷,讓人忘記了城市的喧囂,只願沉浸在這份質樸的美好中。

次日清晨,我們迎着第一縷陽光,前往此次採風的重頭戲萬峯林。當車子駛入萬峯林景區,眼前的景象讓人驚歎不已:成千上萬座喀斯特山峯如雨後春筍般從地面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地分佈在田野間,形成一片浩瀚的“峯林海洋”。山峯的形狀各異,有的像挺拔的竹筍,有的像圓潤的饅頭,有的像展翅的雄鷹,在雲霧的繚繞下,若隱若現,彷彿仙境一般。沿着景區的觀光道前行,能看到峯林間的布依族村寨,青瓦白牆的房屋依山傍水,炊煙裊裊升起,與周圍的山峯、田野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風光圖。春天時,峯林間的油菜花盛開,金色的花海與綠色的峯林相映成趣,吸引着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秋天時,稻田泛黃,沉甸甸的稻穗在風中搖曳,空氣中瀰漫着豐收的喜悅。走在萬峯林的田間小路上,腳下是鬆軟的泥土,耳邊是村民的歡聲笑語,遠處是連綿的山峯,讓人彷彿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只想放慢腳步,感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愜意。

此次採風的最後一站,是馬嶺河峽谷。如果說萬峯林是喀斯特地貌的“全景畫卷”,那馬嶺河峽谷便是大自然的“立體畫廊”。進入峽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陡峭的崖壁,崖壁上佈滿了深淺不一的溝壑,雨水沿着溝壑流淌,形成了數十條大小不一的瀑布,從崖頂傾瀉而下,如銀練垂空,落入谷底的馬嶺河中,激起陣陣水花。沿着峽谷中的步道前行,能近距離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有的瀑布寬達數十米,水聲轟鳴,水花飛濺到身上,帶來絲絲清涼;有的瀑布纖細如絲,如珠簾般垂落,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峽谷的崖壁上還生長着許多綠色的植物,藤蔓纏繞,青苔遍佈,爲陡峭的崖壁增添了生機與活力。谷底的馬嶺河清澈見底,河水在礁石間穿梭,發出潺潺的聲響,偶爾能看到小魚在水中游弋。走在峽谷中,抬頭是藍天白雲,低頭是清澈河水,身旁是飛瀑流泉,彷彿被大自然的美景包裹,讓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只願沉醉在這份雄奇與秀美之中。

當採風的旅程接近尾聲,回望這幾日走過的路,從花江峽谷大橋的現代奇蹟到鐵索橋的歲月沉澱,從安龍山地公園的活力四射到雙乳峯的溫情脈脈,從萬峯林的田園仙境到馬嶺河峽谷的飛瀑流泉,每一處風景都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貴州黔西南的獨特魅力。這裏的山,既有雄奇的風骨,又有溫柔的線條;這裏的水,既有奔騰的力量,又有清澈的柔情,這裏的人既有徵服自然的勇氣,又有敬畏自然的虔誠。此次貴州採風,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在與山河的對話中,我們讀懂了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人文的溫度,同時也見證中國人智慧正在創造世界奇跡。而這份關於貴州的記憶中,猶如一家人圍著一壺老酒,細細品嚐一杯醇香的芧酒,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醇厚動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