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成立:全國首個海峽兩岸森林康養協同創新平臺

〔本報主任吳吉雄 福建報導〕2025年9月19日,全國首個海峽兩岸森林康養協同創新平臺「海峽兩岸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研究中心」在福建農林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標誌性事件既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實踐,更是助力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關鍵舉措,標誌着閩臺兩地在森林康養領域的合作從零散交流邁入系統性協同的全新階段,爲兩岸生態保護、大健康產業升級及教育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海峽兩岸(福州)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福州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林學會指導,福建農林大學、福建日報社主辦,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福建日報全媒體傳播中心、福建農林大學海峽兩岸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研究中心承辦。來自海峽兩岸及國際森林康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機構及臺資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參加活動。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暨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黃琴扉主旨報告:研討會以“兩岸共融•智慧康養”爲主題,深入探討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高質量發展之道,紮實推進“新林科”建設,共商閩臺林業學科合作交流大計。

閩臺兩地地緣相近、氣候同源,森林資源互補共生,孕育了同根同源的林業基因,爲森林康養領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與歷史積澱。早在80年前,福建省立農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前身)教授周楨、林渭訪便東渡臺灣參與林業現代化建設,爲兩岸林業交流埋下伏筆。如今,這份跨越海峽的學術傳承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福建作爲全國森林覆蓋率首位的省份,擁有發展森林康養的先天優勢,臺灣則自1965年起已建成30餘處森林遊樂園及40餘處森林浴場,在康養服務精細化運營、課程設計等方面積累了成熟經驗 。

「海峽兩岸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研究中心」是依託於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並整合兩岸學術資源與實踐經驗,致力於推動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高水平科研平臺。中心匯聚了數十位海峽兩岸及國際森林康養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形成了一支跨學科、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團隊。 福建農林大學黨委書記賴海榕提及:學校辦學89年來以“林”為橋、以“才”為脈,率先推進森林康養與鄉村振興融合,未來將深化相關領域兩岸合作。 福建日報社總編輯潘賢強表示:將與高校深化合作,挖掘相關領域案例,講好閩臺林學融合故事。 臺灣師範大學汪靜明教授認為,閩臺林學合作潛力大,期待兩岸經驗與國際理念交融形成新樣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指出,森林康養是林業新質生產力的新業態,發展前景廣闊。

《森林裏》情景劇表演:活動當天,研究中心科研共建基地授牌儀式同步舉行。這些基地將成爲兩岸森林康養科研合作的重要載體,通過平臺共建、技術共研、成果共享,推動兩岸森林康養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多家科研機構及企業代表接受了牌匾。此外,6家優秀臺資企業共同簽署了聯盟協議,正式組建兩岸森林康養產業聯盟。這些企業涵蓋森林康養服務的各個環節,從資源開發、產品設計到市場推廣,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此次海峽兩岸森林康養協同創新平臺的成立,既是對兩岸林業交流歷史的傳承延續,更是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踐行。在福建農林大學的牽頭引領下,在兩岸各界的攜手努力下,這一平臺必將成爲推動兩岸生態共護、產業共興、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兩岸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