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間共同信仰神醫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

〔本報主任記者吳吉雄 廈門報導〕
保生大帝臺灣民間俗稱“大道公”吳真人,宋代福建路泉州府安溪感德鎮石門村,因其精通醫術、救人無數,被尊奉爲神。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漳州、廈門、泉州與隔海相望的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坐落着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吳夲(保生大帝)宮廟。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人,祖籍地在安溪感德鎮石門村。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爲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2008年,保生大帝信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廈門海滄區青礁慈濟祖宮作爲保生大帝生平修道行醫的重要發祥地之一,2025年海峽兩岸(廈門)保生慈濟文化活動,將於2025年4月18日在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啓動。本屆文化活動由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廈門海投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爲主承辦,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十七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活動,共吸引3.2萬餘名臺灣地區信衆和海外華人華僑參加,成爲海峽兩岸及東南亞民間民俗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一項盛事。作爲海峽兩岸民衆及東南亞華人華僑的共同民俗文化資源,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的宮廟代表和信衆共600人齊聚海滄,共襄民俗盛典。本屆活動以“兩岸青韻 慈濟薪傳”爲主題,以民間宮廟情緣交流爲紐帶,展現保生大帝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不斷促進兩岸融合兩岸同胞在共同的文化氛圍中感受親情的溫暖。

啓動儀式由文藝演出、兩岸嘉賓致辭、鳴鑼開幕三個環節組成。活動亮點1:增強文化體驗。本屆文化節活動啓動儀式現場設置漆扇製作、古法香囊、艾草錘互動、青草藥知識傳習、中醫義診、閩臺技藝等民俗文化互動交流活動,其中青草藥、蜈蚣閣、送王船分別爲省級、國家級及世界級非遺項目,讓兩岸同胞共享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魅力。活動亮點2:突出青年參與。本屆活動注重臺灣青年參與,舉辦海滄區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分享匯(第八期)活動,邀請來自臺灣島內40名青年代表,通過政策解讀、形式,展現海滄發展碩果,爲廣大臺青來發展積極搭建平臺,提供機遇,進一步深化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亮點3:增進心靈契合。

世界華人及兩岸四地同胞共同信仰神醫保生大帝,每逢歲時年節,一座座的宮廟裏往來的信徒們滿懷虔誠地在吳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菸,口中呢喃私語,希望吳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學,生意順利,無病無災……吳夲乃是一個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民間醫生;同時,也是一個濟世救人、心懷衆生的修道之人。生前爲濟世良醫,受其恩惠者無數,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爲吳真人,尊爲“神醫”。鄉民建廟奉祀尊爲醫神。著有《吳夲本草》一書。根據楊志、莊夏《慈濟宮碑》的記載,保生大帝名吳夲,字華基,別號雲衷,爲紫微星轉世投胎,父親吳通,後追封爲協成元君,母親黃氏爲玉華大仙轉世,吳夲年少時曾受崑崙山西王母傳授法術,後舉科舉,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禮樂醫術,後辭官修道,行醫濟世,曾於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書僮,感動書僮主人知縣江仙官與張師爺,追隨吳夲修練道術,施藥活人。

當天4月18日晚,海峽兩岸(廈門)民族音樂會在金沙書院舉辦,廈門市海滄區兩岸青年民族樂團的音樂家將爲來訪的臺胞和居民帶來一場民族音樂盛會。音樂會現場,嗩吶、揚琴、琵琶、二胡等民間樂器和諧共鳴,兩岸民樂家傾情演奏,以音樂爲紐帶,繫緊兩岸民衆的心靈交融。廈門市海滄區兩岸青年民族樂團由海滄區文化館創辦,並與海滄區青少年宮共同管理,現有團員60餘人。樂團聘請臺灣著名指揮家劉江濱先生爲藝術總監。樂團以弘揚中華民樂文化爲宗旨,將匯聚兩岸青年的音樂才華,共奏絲竹管絃,賡續中華文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