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邂逅、多彩貴州(8)烏江上的絕美畫廊
〔本報主任吳吉雄 貴州採訪〕你是否渴望尋一處人間仙境,遠離塵囂,沉浸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多彩貴州之所精彩,是老天爺賞給貴州人民得天獨厚這塊寶地,旅遊達人珊珊特別激動地說這裡的湖光山色,最適合戀愛的情侶一起來欣賞到青翠的山景,因水光相映,因朝霧夕暉,因陰晴風雨,會變幻無窮。或山嵐陣陣,如夢似幻;或霧氣繚繞,宛若仙境;或雲蒸霞蔚,絢麗多彩,留下最珍貴的回憶。今日記者吳吉雄有幸能為大家介紹,誠心向你推薦烏江源百里畫廊,這裏有著雄奇勝三峽、秀麗甲桂林的絕美風光,定能讓你流連忘返,沉醉不已!這裡的就是貴州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烏江源百里畫廊:雄奇秀麗,絕世風光
烏江源百里畫廊旅遊區南段位於織金馬場鎮與清鎮市交界的天門關,北段位於黔西市新仁鄉與清鎮市交界化屋村,南北兩段全長約62公里,均爲峽谷平湖風光。寬度在60-1000米間,湖面面積約20平方公里。多處瀑布山泉匯入,形成了如詩如畫的崖壁景觀。湖水清澈見底,兩岸峯巒險峻,壁畫神祕莫測,被譽爲“烏江上的絕美畫廊”,更有“山似三峽而水勝三峽,水似灕江而山玉灕江”的美譽。烏江有兩源,北源六沖河,南源三岔河。兩源順流而下,在黔西、織金、清鎮三地交界的化屋基匯合,因前方東風電站一壩截住河谷,清澈的河溪變成了碧綠的東風湖。沿化屋基湖面上溯,至北源六沖河段織金洞的紅巖碼頭,便是這令人心醉神迷的烏江源百里畫廊。

旅遊達人珊珊帶著我驅車到黔西化屋苗寨,小住湖邊民宿。清晨,推窗望去,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夜晚,枕著湖水的低語入眠,還感受著濃郁的苗家風情。也曾乘船從化屋寬闊的湖面,進入彎曲狹長的六沖河,去領略織金洞的神祕之美,每一次的經歷都別有韻味。然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從紅巖碼頭順流直至化屋基的這段旅程。再走出織金洞,那黑白對比的洞腔鍾乳之美,還在震撼、壓抑著你的時候,行船於水面,心境在山巒峯嶺中隨勢舒展開來。山因水而靈氣瀰漫,水因山而風情萬種。在這愜意、放鬆的慢行中,滿滿的多巴胺湧上心頭。
這是一道道山水組合的畫廊。山勢雖不似長江三峽的險陡,卻兼有三峽的雄奇和桂林的秀麗。在這條長長的峽谷畫廊中漫遊,你可盡情領略烏蒙山脈多樣的喀斯特風貌。時而山巒連亙,氣勢磅礴;時而秀巖叢生,玲瓏精緻;時而懸崖矗立,險峻異常;時而峭壁橫列,威嚴無比;時而石坡困臥,憨態可掬;時而孤峯獨聳,遺世獨立;時而鍾乳懸附,千姿百態;時而石窟點綴,神祕莫測……集雄渾壯麗、玲瓏精緻於兩岸,讓人歎爲觀止。

大河邊峽谷口,一青色石山高七八十米,形似屏風,橫立雄峙,與右岸數道石樑相對,山嵐彌散,籠罩水路。我們遊湖是在陽光熹微的冬晨,故山色深沉、水波冷靜,別有一番韻味。最有三峽意境的點葫蘆處的谷口,兩邊石山斜交水面,其上青枝綠葉可辨,中間遠山三峯高聳、山體青灰微茫,山頂白霧晴雲相融、神奇飄逸。層次最複雜的甲臥河段峽谷,谷口兩山對峙,綠蔭密佈,中部一石坡稱人頭山,突然切人水面,其後山巒隱約四五層,山色由深黛往後變爲淺灰,由濃到淡,由明至暗,撲朔迷離,虛無縹緲,一派朦朧的美。
岸壁形成的谷口又別具特色,如小三岔河口,長百餘米、高數十米的船頭山形似巨船橫在三岔河口,山頂秀峯數點,臨河石壁如刀砍斧劈出的一幅壁畫,與左面高聳的灰白石崖對峙而形成通往鴨池河的雄峻峽谷。卷洞門峽谷兩坡相對如張開的兩扇門,門內兩平緩石山相接亦似小門微閉,倒給人一種“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感覺。如果你回望駛出的一個個峽谷口,又是與先前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果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觀賞湖面的秀峯山巒,多如美女怪獸之類,我們不禁問船家可有名謂稱號,船家笑稱沒有,卻指着崖壁上一處斷牆殘壁說那是吳三桂剿水西時,當地彝民抵抗的戰壘。還說船下這條河彝語叫裸潔河,意思是清澈的河流,而我們要去的化屋基,意爲“懸崖下的村子”。原以爲真山真水的畫廊,卻隱約沉澱著水西厚重的人文故事。

我們無暇發思古幽情,兩岸的崖壁畫,使船上的人不時驚叫。如果說烏江源百里畫廊景緻豐富,那它的主題和精粹非崖壁畫莫屬。崖壁美在浩繁,美在造型豐富,美在色彩紛呈。整個東風湖岸時有峯巒隔斷,崖壁如一幅一幅的畫卷展開去,石壁高多在三五十米之間。其中大河邊百十米長的石壁一片青黛色,由於千萬年風雨剝蝕,或層層豎列,或層層橫疊,輪廓清晰,皺褶分明。卷洞門段石壁長近千米,壁面或突兀俯偃,或嶙峋錯落,多青、灰、紅三色雜呈,斑駁陸離,壁縫間綠色植物如南天竹、鐵掃把、榔頭樹之類叢生簇長。過卷洞門後一片白色石壁,時而有規則地橫豎層疊,時而無規則地陡生峭長。與白色石壁相連的是一段紅色石壁,紅白對比,濃烈而明豔。
崖壁畫的最佳處,莫過於化屋基了。彷彿之前的遊覽是爲了鋪墊和過渡,船一駛入化屋基,便覺山遠水闊,豁然開朗,頗有點進入桃花源的感覺。你繞過筍子巖,回望四周,十里崖壁如屏風,空靈的萬頃碧波,令人蕩氣迴腸。屏息探視,只見左面三岔河碧水從織金與清鎮兩岸崖壁下蜿蜒而來,與右面織金與黔西崖壁間的碧流相會,交集於一幅巨型崖壁畫下。

崖壁畫高過百米、長達千餘米,銜接兩河內側崖壁,如大鵬展翅,昂首沖天,統領兩源,形成“丫”字形湖面。大自然的妙手在此塑造了崖壁畫陡峭的羣落,又在黔西崖岸壁下留了一片低窪處,爲人間藏了一個化屋村。細觀化屋基四圍崖壁,形同刀砍斧削,色呈紅黃青白,燦然如寫意畫。延綿數千米的一幅幅崖壁畫面,參差起伏,層層疊疊,其間綠叢如帶,或上下鑲嵌,或橫披斜掛,彷彿一群天兵天將,唯“鵬”首是瞻,突然間集聚於此,似乎要上演一場大戲,引人圍觀。
先前在畫廊裏遊覽,近距離觀畫,細數家珍,現在如同被拋落在巨大寬敞的畫廳一角,孤零零地遠眺、仰望、環視四周,只覺得一幅幅巨型的崖壁畫,從水面上,向你緩緩展開來,向你漸漸圍過來,向你慢慢壓過來,讓你眼花繚亂,發怔發呆,你覺得雄奇壯美,又難以形容。當年徐霞客感嘆萬峯林“天下山峯何其多,唯有此處峯成林”,化屋基可續一句“千里烏江壁畫美,唯有此處成大觀”。

化屋基,作爲烏江源百里畫廊的高潮,這只有從織金洞下方進入狹長的畫廊,行至化屋基才能真正感受得到。如果說烏江源百里畫廊是千里烏江壁畫的壓軸之作,那化屋基十里畫廊當是千里烏江崖壁畫的集大成者,而“大鵬展翅”崖壁畫堪稱是千里烏江壁畫的標誌和象徵。
這隻“大鵬”何其神奇!烏江南北兩源,源自磅礴烏蒙,在上游的高峽深谷裏,輾轉直下200多公里,彙集山之雄、峽之深、崖之險、水之急,竟然在此演爲“大鵬”、蓄成大勢,繼往開來,開啓烏江中游!這或許也是一種山川江河演繹的“辯證法則”。忽然想起莊子在《逍遙遊》裏的描寫:“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眼前的“大鵬”,正是多少億萬年水與山的作用而形成,擊水千里,扶搖直上,承載兩源,一領大江,功名冠蓋,卻也似乎同莊子的“大鵬”一樣,逍遙自在,無所企求,留給我們美感與哲思的遐想。

我們是踏了一湖醉人的碧波去觀賞山水畫廊的。彎彎曲曲的東風湖水,因爲她的彎曲而有河流的含蓄、內斂,因爲她步出峽谷口時水面開闊,而有湖泊的坦蕩、明麗、灑脫。湖面狹窄的彎道,寬多在四五十米之間,陽光在湖波中間拉出長長的光帶,岸邊湖水因山景不同,時而深黛色,時而翠綠色,時而淡黃色,時而銀灰色,而峽谷口湖面因山勢錯綜而色彩紛呈。彎道上最令人難忘的水景在江源,行至江源段,湖波由碧色轉爲深藍色,藍得那麼純,那麼靜,叫人不忍心揉碎。山澗偶爾懸落水簾,岸邊水鴨在湖面上“撲……”的劃波聲,行船一路劃出螺旋似的波紋,組合成一首光影聲色的交響樂,給湖平添了幾分生氣。
探訪化屋村水上旅遊開發,是我們此行的目的。這個歪梳苗村的苗民,能歌善舞,在大遷徙中,輾轉而來,隱居於此,自古以來,靠手扒巖,攀出村外。整個村子藏在四面崖壁三面水的懷抱裏,“大鵬展翅”崖壁像庇護神一樣默默注視着它。暮色中,我們的船停泊在化屋基簡易碼頭,一群苗族男女吹奏蘆笙迎候我們,從交流和他們閃亮的眼神中,感知到他們對未來的憧憬。面向浩蕩湖山的光影,聽苗民唱“月亮出來月亮黃”,唱“雲雀聲聲在呼喚”,歌聲婉轉、深情、質樸,與四周的柔波一起盪滌我們的心靈,覺得白天幾個小時的畫廊之旅,在這個祕境般的古村落有了歸屬感。如今的化屋村名噪四方,但當年夜幕下棄船上岸訪苗村的情景至今難忘。

不似美術館畫廊的平直單調,烏江源百里畫廊是立體的、動態的,兩岸風景,頭頂天際,船下水色,隨船移而變幻莫測,讓人覺得是進入萬花筒中,難以自拔。難怪後來畫廊有“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的說法,雖落俗套,也得神韻。但對我來說,烏江源百里畫廊的魅力,是出洞乘船遊覽水岸一幅幅崖壁畫,最後探祕畫中的化屋古村,尋訪心靈的棲息地。
朋友們,還在等什麼呢?放下手邊工作,給自己留下一段心靈成長旅程吧!快來烏江源百里畫廊,親身感受這雄奇秀麗的絕世風光,讓心靈在山水間得到洗禮,在古村裏找到歸宿吧!
歡迎來「遇見多彩貴州」 參考資訊:
0900334489、18695694889
Tk~https://www.tiktok.com/@chuanghuatimes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uanghuatimes5885/
Yt~https://www.youtube.com/@ChuangHuaTimes/sh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