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中的歌仔戲用現代化AI科技還原古代的場景

〔本報主任記者吴吉雄 樟州採訪報導〕從前臺灣五六七十年代,在臺灣一般民衆,最喜歡看的兩個戲劇節目,就是布袋戲和歌仔戲。我們都知道布袋戲來自泉州、歌仔戲來自漳州。在樟州市有一群熱愛歌仔戲的年輕演員,正在努力把傳統戲劇文化藝術,更深層精緻化,把歌仔戲推向國際舞台上,在樟州的年輕郎領航歌仔戲團,本月11日在樟州市龍海區龍虎庵戲台,正式首演。雖然天氣寒冷,但現場觀眾大約五百多人擠滿了整個廟口、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

歌仔戲以前都是在臺灣各地村里的廟口表演,謝神的節目活動,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小時候最愛跟媽媽去廟口,看歌仔戲表演,也許小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在表演什麼,但是那樣的場景那樣音樂依然那麼孰悉,這是最淳樸的台灣鄉村五十年代。閩南文化歌仔戲一直到了台灣六十年代,因爲受到廣大的民衆喜歡,所以慢慢的也可以在電視上觀賞歌仔戲表演節目。在那年代不管是楊麗花的歌仔戲團或是葉青歌仔戲團或是陳亞蘭的歌仔戲團還有孫翠鳳的圓明園歌仔戲團,在我們臺灣的電視節目裏頭都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大名星,歌仔戲在臺灣老百姓休閒娛樂當中唯一的風靡黃金年代。

在樟州的歌仔戲(薌劇)發源祖地,創辦人翁水生先生表示:歌仔戲是唯一橫跨海峽兩岸百姓最相通最喜歡的閩南民俗戲曲文化,為活化閩南文化特別投下了千萬巨資創辦(福建省年輕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年輕郎薌劇團在於2024年7月,以年輕人為主體,為培育下一代歌仔戲人材,設制技能培訓部、劇目創作、錄音室、編輯室、宣傳部、Al科技室,以創新、超越、打造獨具特色的一流薌劇,未來將以年輕郎為主體,目前該團人數超過五十位之多、陸續增加各團數及演員、配合當下最新穎的音響設備,燈光、鑼鼓樂器、聘請專業的舞臺團隊服裝設計、表達出視覺效果、舞臺上的震撼感、後續將繼續投入大量資金、投入網路影視、旅遊文化演藝等業務板塊.。

翁水生創辦人表示在蛻變中的歌仔戲,未來將投入更多經費發展應用現代化AI科技,還原古代的場景,讓我們共同的歌仔戲更加豐富與精緻化,得以永久傳承下去。並由從事薌劇多年,經驗豐富的團長盧貴福領團,所有設備全部更新先進高端,劇團高薪聘請了國家一級演奏員蔡藝榕老師作曲,廈門青年優秀編劇黃諾諾編劇,薌劇屆資深導演鄭陳霖爲導演,駐團導演陳建輝、林志堅,舞美由蘇黎昌團隊設計製作,演員陣容特邀一級演員林志堅坐鎮,並聘請了知名演員藍鴻明、江秀清、陳藝萍、林秋紅、甘思敏、蔡藝偉等優秀青年演員爲團隊主幹,全團規模達到60多人,陣容強大震撼!

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台灣戲劇中歌仔戲、布袋戲,慢慢的走向了蕭條沒落的年代,這項民俗戲劇好像被臺灣人遺忘了。現在有的也都是在廟口寥寥無幾的野台戲,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人數甚至都超越了臺下的觀衆數。吹嗩吶的、打鼓的、打竹板的、拉二胡的全部都是老一輩人。優良傳統的歌仔戲在現代社會當中,已不復見年輕人來學習。但在漳州的年輕郎劇團提供了良好的舞台,這是給年輕人的表演的發光舞台,讓我看到歌仔戲的新的生命,又綻放開來,無數的年輕人爲這項技藝傳承學習與吸取新的科技元素,努力創新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