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專題報導]目前世界五大經貿大灣區有紐約大灣區、舊金山大灣區、東京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兩岸大灣區。這些大灣區不僅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還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而聞名於世。
舊金山灣區: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發中心和金融中心,擁有矽谷這一高科技產業的象徵紐約灣區: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樞,擁有強大的金融業、奢侈品業和都市文化。這裡是美國7大銀行中的6家的總部所在地,全球許多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和外貿機構也集聚於此。
東京灣區:位於日本東京,是亞洲最早的工業和金融中心之一。該區以高科技產業和製造業著稱,擁有世界級的港口和先進的交通系統。東京灣區的經濟發展強勁,對全球經濟有重要影響。
前三大經貨大灣區形成在二十世紀、前三大灣區因多種因素,如人力成本提高、產業外移、因市場變化而改變了其競爭優勢、加上在08年金融海嘯更是雪上加霜,就像最早的倫敦大灣區早已退出市場。
粵港澳大灣區:在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成立了包括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涵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等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的第一個經濟引擎,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羣,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和活力,在二十世紀末做出具大貢獻。但也遇到了瓶頸發展不充分、地域發展不均。人均GDP和畝產GDP,在這粵港澳大灣區的幾個城市差距有天地之別,大的有4倍、5倍。如今競爭優劣形態已顯出。唯獨在日益發展的兩岸大灣區,在二十一世紀形成了新模式新價值將成明日之星。
兩岸大灣區包括了福建全域、江西全域、台灣全域、廣東四個市、浙江四個市,共五省區域閩南语系,上至黃海下至南海、地形似啞鈴灣標誌的區域經濟體,體現出中華民族共同意識、一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融合發展的產業鏈、各自擁有鮮明的產業特色和優勢。
兩岸大灣區產業聯盟來推動整合這五個區域的產業優勢,實現有效融合共同發展。福建地理位置優越,毗鄰臺灣,與其他三個區域江西、廣東、浙江緊密相連,爲其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產業結構上,福建以閩南特色工藝品、旅遊業、港口物流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爲主,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已孕育出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福建正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產業和高端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向創新和競爭力方向轉型。再加上江西被譽爲“中國最後的黃金疆土”也是兩岸大灣區大後方,其區位優勢獨特,提供了兩岸大灣區的內陸腹地發展與發達地區緊密相連。江西不僅農業基礎堅實,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產品供應大省,而且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有色金屬儲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江西在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也正加速崛起,創新開放的嘗試,兩岸大灣區就會形成一個新的標準。
所謂大灣區就是在臨海地理位置、海洋生態資源、港口發達城市使用面積、要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在經濟貿易,在文化語言、在商業,在財務、交通積極的便捷,將來兩岸大灣區發展要做成新的消費的高標準,新的科技發展的高標準,新的融資的高流通。兩岸大灣區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發展,我們參照國際過去的大灣區發展優劣的經驗,總結有利於地理形勢兩岸經濟新模式大灣區。
所以兩岸大灣區經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第一需要參考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借鏡,取優捨劣、要解決主要矛盾,就是發展不均衡和不充分,那麼深入探討兩岸大灣區就清楚的看到兩邊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缺點。第二成立兩岸大灣區產業聯盟、即是兩岸民間自然發展形成經貿大灣區、理應共爲建設主動參與,台灣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經貿形態上有利於吸引更多台灣具代表性產業加入及優秀專業人材的參與,不該缺席。且廣泛代表性的臺企、臺青、臺灣經濟學者積極參與主動融入一起努力發揮所長,並且更應主動積極爭取更大空間的領導話語權。
兩岸無論在文化認同、語言相通、台商兩岸供應鏈便利性,促進兩岸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制定兩岸大灣區產業融合發展各地區工作機制。組織裏頭有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家與世界名校的博士團隊成員手把手輔導、既能照顧好每個人的生活又能幫助企業成長發展,並獲得一定利益、共同參與開發成為有特色頂尖經濟大灣區。
兩岸大灣區產業聯盟(啞鈴灣經濟區)有著相同的文化閩南語、客家語系,同文同宗、相同飲食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優越,適合兩岸的交通往返。一切考量以經濟貿易爲主,就經濟發展而言,這對我們臺灣是當逢其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共同參與發展最有利的區域整合條件。
台灣在兩岸大灣區中競爭優勢如高端科技、金融、創新產業等及眾多的優秀人材結合在一起努力、拼搏精神,把我們的臺灣的競爭優勢展現出來,讓更多臺灣優秀人材與企業及有經驗的學者都參與其中,為兩岸同胞共同打造兩岸大灣區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