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厚植創新創業土壤聚力成勢鏈就新興產業生態圈

【駐廈門採訪中心主任顏邑如/整理報導】一捧粉末,變身導熱材料界“王者”。廈門钜瓷科技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測試氮化鋁粉末的粒徑大小。目前,钜瓷的氮化鋁粉末終端產品已應用于汽車、高鐵、光刻機乃至衛星。

  一枚電池,不斷突破極限。不久前,廈門海辰儲能發佈全球首款長時儲能專用電池——MIC1130Ah。這款電池的迴圈壽命達1.5萬次,可將儲能直流側系統的成本降低25%。

  一瓶膠,開啟三維生命的奇跡。走進廈門模基生物,公司自主研發的基質膠產品從4℃的恒溫車間裡產出。基質膠是3D類器官培養成功的關鍵,而類器官作為器官“替身”,可應用於新藥研發和腫瘤診斷。

  年終歲首,打開廈門製造“百寶箱”,一批科創“新物種”,折射出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力度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分層推進“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廈門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文旅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納入“4+4+6”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重點培育,著力形成更多新增長點、新增長極。

  快慢之間 “小巨人”爆發大能量

  “過去,氮化鋁粉末主要依賴進口,我們實現了國產替代,使成本大幅降低。” 钜瓷科技董事長管軍凱手中的氮化鋁粉末,看似平平無奇,卻是氮化鋁材料行業的基石。“氮化鋁陶瓷基板作為封裝載體,可適用於LED照明、汽車雷射雷達、高鐵IGBT晶片、半導體設備等。”

  2023年,钜瓷科技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氮化鋁產量達400噸。

  從“被卡脖子”到與國際巨頭同台競爭,钜瓷團隊前後用了近20年。“公司聯合創始人、北京科技大學秦明禮教授早在2000年就投身氮化鋁粉末研究。2016年,我們將產業化項目落地廈門,從小批量試生產到2019年量產,歷經了數不清的失敗。”

  千難萬難,實現量產突破的钜瓷又面臨新難題:必須儘快找到適合場地,上馬項目,快速搶佔市場。“關鍵時刻,廈門市、翔安區給了很大支持,為我們提供了20畝場地。”時至今日,管軍凱依然感觸頗深,“那時公司規模還不大,廈門對創業企業的關心和愛護由此可見一斑。”

  在管軍凱看來,科技創新急不得也慢不得。“創新要快速反覆運算,我們正抓緊研發氮化鋁陶瓷,爭取實現‘從麵粉到麵包’的突破,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快”與“慢”間找准創新發展節奏。在廈門,這樣的科創企業比比皆是:雲天半導體實現國內首個高性能濾波器三維封裝量產;華曄精密是國內手機鏡頭黑料鏡筒領域的 “隱形冠軍”;三德信研發的多功能性高分子類玻璃薄膜材料,成為下一代柔性螢幕蓋板的首選材料……

  截至目前,廈門已擁有16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它們掌握獨門絕技,貢獻了關鍵技術和產品,成為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鍛造“小巨人”背後,同樣是“快”與“慢”的平衡。廈門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引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搶佔產業高地;另一方面保持戰略定力,營造寬容失敗的環境,從資本、技術、人才等多維度健全扶持體系,陪伴企業成長。

  “鏈”上發力 產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

  同翔高新城,海辰儲能廈門製造基地內,一批批儲能電池才下生產線,就被安排交付。這些“超級充電寶”將被應用于大型儲能電站以及家庭和工商用儲能。成立僅3年,海辰儲能就躋身“獨角獸”企業,廈門基地年產能可達45GWh。截至去年12月,該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交付專案數量累計超150個。

  “記得我們剛落地廈門時,儲能行業還是藍海市場,但是廈門基於對世界能源結構改變的判斷,堅定支援企業發展。”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表示,廈門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良好的營商環境,促成城企間的“雙向奔赴”。

  同樣在同翔高新城,和儲能源總部專案正加速推進。作為儲能整機製造領域新銳企業,其首創的多電平柔性儲能技術在發電側、電網側大型儲能項目中具備獨特優勢。2023年6月,和儲能源將總部落戶廈門,打造第三代儲能系統集成研發和製造基地。

  “公司落戶廈門,一方面得益于合作夥伴海辰儲能的‘牽線’,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廈門打造新能源創新之城的雄心與實際行動。”和儲能源創始人、董事長林衛星特別提到,“廈門時代、中創新航、海辰儲能等近乎全產業鏈的企業都聚集在約方圓5公里之內,這有助於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現代產業的競爭,就是產業生態的競爭。面對新一輪新能源產業城市競速賽,廈門堅持“鏈”上發力,下好招商引資“先手棋”,缺什麼就引什麼,持續完善上下游,增強產業集聚力。

  如今,廈門已集聚廈門時代、廈門新能安、中創新航、海辰儲能、科華數能、廈鎢新能源等領先企業,這些企業又以需求為導向,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就近配套、協同發展。同時,圍繞鋰電、儲能等新能源領域開展創新研發和人才培養,廈門搭建了超50家國家級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10家新能源創新平臺。   

2023年1—11月,廈門新能源產業增速32.2%,產值超過2022年全年規模。到2025年,廈門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鋰電池製造基地之一。

▲廈門鉅瓷科技生產車間。(圖/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