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雅玲/南投報導】在下班壅塞的車潮中,王先生與前車盡量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打著方向燈且緩緩切入的汽車都儘可能禮讓,突然一臺汽車沒打方向燈又猛然切入前方使得王先生緊急剎車,原本心情平穩的他開始猛按喇叭,甚至多次逼車,造成行車糾紛,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路怒行為(路怒症)」,尤其在車內密閉空間形成匿名的效果,使得更容易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南投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師林惟澤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遇到危險駕駛或新手駕駛外,生活上的壓力和不順遂也很有可能產生憤怒情緒而引發失控行為,建議在上路前先做好心理建設,讓路途中遭遇的壓力更能夠預測,進而減少情緒波動,在車上放置重要他人的照片或提醒小物也可以增進後果思考,減少衝動行為。
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說,生活步調快車輛多,路怒行為在日常發生機會也變多,路怒行為經常會造成財產損失、受傷,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因為壓力情緒的累積,當駕駛感受到未被尊重時,「壓力」加上「匿名效果」很容易引發路怒反應,使得做出比起自己在其他境更糟的決定,因此平時生活中面臨的壓力需要適當的因應,除了定期運動、找親友聊聊外,也可使用南投縣的心理諮商資源,促進心理健康也提升駕駛品質。
▲在車內密閉空間形成匿名的效果,使得更容易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記者梁雅玲/攝)